
《论语》有云“事父母,能竭其力”,《孟子》有云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”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,就有一位十几年如一日,将自己的孝道倾注到年迈的奶奶和近高龄的母亲身上;将自己的关爱奉献在困难的群众和孤寡老人身上;将自己的呵护浇灌至贤惠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身上。他用朴实之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出了最好的诠释。
常怀感恩之心,孝老爱亲显担当
杨久松,男,汉族,1978年12月出生,大专学历,201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中方县新建镇四卧龙村人,2014年至今,任中方县新建镇四卧龙村党支部书记。杨久松的父亲系家中独子,其在杨久松18岁时不幸逝世,家中年迈的奶奶,患精神疾病的母亲以及年幼妹妹都需要照顾,18岁的小伙独自支撑起这样一个家庭,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。但他为了一家四口的生活,在父亲去世至今的二十多年间,吃苦耐劳,任劳任怨,上工地、做小贩、进厂矿,想尽办法赚钱改善家庭条件。记得2013年间,奶奶因年老体弱,经常生病住院,母亲精神疾病也经常发作,此时,他正在广州一家企业工作,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母亲和奶奶,他放弃了月薪6000多的工作回到家乡,一心扑在照顾母亲和奶奶的事情上。陪母亲说话,给她解闷,清理生活不能自理的奶奶的大小便等。2014年4月,奶奶多次病危,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,尽可能挽留她的生命。但最终奶奶医治无效逝世,他为奶奶办理丧事,老人入土为安,他常怀念于心,追思奶奶恩德。为了更好地照顾患病的母亲,2014年6月,他放弃了怀化优越的居住环境,毅然回到村里。
常怀关爱之心,助困扶弱讲奉献
杨久松在孝敬亲人长辈的同时,也以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”之心关爱帮忙有困难的老人。2016年的一天,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求助电话,一位外嫁的五组村民,其父亲杨英有独居家中突发疾病,急需送医院救治,尽管这位村民已外嫁多年,与他平日没有往来,但他在安抚村民的同时,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中,将老人送到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,并垫付门诊费和押金,直到病人的亲属赶来才离开。由于救治及时,老人得已康复。此后至今,杨久松每逢过年过节以及老人生日,都会买上一些慰问品,送上一些慰问金。在平时之余,也会经常上门照看老人,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力保老人晚年幸福。
杨英有的事情并不是个例,村里受他照顾和关爱的困难和孤寡老人还有很多很多,如困难群众杨英付夫妻二人,五保户杨刚狗,杨英正等等,在日常生活中,他都会像对待自己家的家人一样关爱关心。虽然,他现在是村里的支部书记,但他尊老敬亲的事迹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份,而是其内心深处的那一份赤诚之心。用杨久松的话来说就是:只有经历过社会的苦,才会体会生活的甜,所以我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来让困苦群众感受世界的美好。
常怀体贴之心,和谐美满树家风
在忙于工作的同时,杨久松也不忘对家庭的照顾,利用休息时间陪伴妻子及儿子出去散心、逛街、买菜等,经常与家人沟通,让家人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。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,夫妻平等对待,互相通气,力求做到办每件事双方都情绪舒畅、满意。如2015年的一天晚上9点多钟,其妻子告知他患上了重感冒,当时,杨久松还在市委党校培训,听到这个消息后,他火急火燎的驱车赶回家中,带妻子上医院挂号、检查、取药、打针,一直忙到凌晨1点多钟,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到学校参加培训。又如2021年4月,其儿子正值中考之际,学校组织召开家长会,刚好那段时间村级工作任务很重,他为了能去给孩子加油鼓劲,连续一个星期工作到晚上10点多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:结婚快20年了,工作上投入了太多的时间,亏欠妻子很多,孩子的成长参与太少,我只能尽力在兼顾工作的同时去弥补、关心、体贴他们。
这位普通的农家汉子,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,用自己最年轻的时光,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,他爱老人、爱事业,爱家庭,多年如一日,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,温暖着老人、妻子和群众。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、夫妻和睦、无私奉献、积极乐观、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。虽然没有轰轰烈烈,惊天动地的事迹,可他却在平凡中用实际行动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展示了他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。
责编:杨丽群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
总书记的人民情怀|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”
习言道|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